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從不發賀電到"上頭版":習的態度為何大轉彎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2025年10月31日下午,就在亞太經合組織(APEC)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場邊,被譽為“令和鐵娘子”的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,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首次會晤。


一方是日本政壇數十年來最旗幟鮮明的對中鷹派,另一方則是將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”視為歷史使命,對外展現日益強硬姿態的中國掌舵者。兩人在韓國慶州的30分鍾會談,與其說是日中大和解,更像一次雙方對彼此底線和意圖的再校正。

高市早苗與習近平的會晤,發生在亞太經合組織(APEC)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場邊,時間短暫,卻承載了極高的關注度。對於高市早苗而言,這是她登上權力頂峰後,在出訪行程中最重要的外交首秀;對於習近平而言,如何在經濟逆風與復雜的國際情勢下,穩住與最大鄰國的關系,同樣是無可回避的考題。


雙方在會談中同意“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”,並致力於構建“建設性、穩定的日中關系”。這套安倍晉三時代以來日本政府對中政策的標准答題,由向來以對中強硬著稱的高市早苗口中說出,確實值得讓人玩味。

中國日本重要的鄰國,”高市在開場白中如此定調,“雖然存在各種懸而未決的課題,但我希望能減少這些爭議,增加理解與合作,拿出具體的成果”。這番言論與她過去對中國人權問題、軍事擴張的激烈批評,形成鮮明對比。有日本媒體指出,自從高市10月21日就任首相以來,顯然停止了對中國內政的直接抨擊,在24日的首次施政演說(所信表明演說)中,雖然也提及了“包含經濟安保在內的安全保障上的疑慮”,但主軸卻放在“構築建設性且安定的關系”以及推進“戰略互惠關系”上。




2025年10月31日,出席APEC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會晤。(美聯社)

這一轉變,被首相官邸的幕僚們解讀為“現實主義路線”的選擇。“高市首相的看板政策是經濟,”一位首相側近人士對《朝日新聞》透露,“要優先處理國內經濟,就必須維持與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良好經濟關系。與中國關系搞得太僵,沒有任何好處。”高市所謂“戰略互惠關系”其實正是由安倍晉三所提出的方針,意指即便政治體制與價值觀不同,雙方仍應在經濟等具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展開合作。高市沿用此框架,無疑是向北京釋放出明確信號:盡管個人信念強烈,但作為一國之首相,國家利益將是最高指導原則。


高市似乎繼承了安倍晉三在第二次執政後期,尋求與中國改善關系的路線遺產。另一位高市幕僚的話更是一針見血:“首相在思考會談時該擺出什麼表情,這是向習主席傳達『讓我們建立務實關系吧』的信息。”

不過高市早苗在稍後的記者會上強調,她向習近平“坦率地傳達了包括疑慮在內的想法”。根據她的陳述,她具體提到了尖閣諸島(釣魚台列嶼)問題、中國對稀土等資源的出口管制、日本公民在中國被拘捕、香港與新疆的人權狀況,並要求中方解除對福島等10都縣水產品及日本牛肉的進口限制;關於台灣問題,高市早苗則明確表示:該地區的穩定與安全,終究取決於兩岸關系能否維持良好狀態。

習近平的“組合拳”:拉攏、警告與經濟牌

對於高市早苗的上台,北京最初的態度是充滿戒心。一個顯著的指標是習近平打破慣例,並未在高市就任當天發出賀電,這與他對待石破茂、岸田文雄、菅義偉等前任首相的待遇截然不同。這被視為北京對這位“對中強硬派”人物無聲的外交警告。日媒《產經新聞》在今天的社論中分析,隨著高市就任後展現出務實姿態,特別是在日美峰會中成功鞏固了同盟關系,並獲得極高的內閣支持率後,北京的盤算與應對似乎也開始調整。《產經新聞》甚至警告:“中日兩國根本沒有發展互利關系的基礎,除非習近平政府的對日立場出現顯著改善,否則加強雙方關系將十分困難。”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還沒人說話啊,我想來說幾句
上一頁123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7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57 秒